柳湘莲如果想要深入改革,面临的阻力不下于清理盐场。不过他的目的在于尽可能增加耕地,增产粮食,没有为了公平正义将豪强赶尽杀绝的念头,谁种粮不是种呢?不可能他一个人把所有事情都做了。现在单是盐场官地便足够他施展。
所以在建设盐场的同时,他也划拨了部分官地用于屯田建设。这事儿耽搁不得,随着人口增加,粮食需求大增,不能全靠从外购买,至少能保证本地供应。
与盐场相较,屯田同样需要不小的投入,至少需为农户提供半年多的口粮,并提供农具、种子和耕牛等生产资料。
柳湘莲采用的仍是贷款模式,利息极低,本息逐年扣除。
随着各项建设的推进,芦台场人烟日渐增多,昔日荒凉的沿海迅速繁荣起来。同时也出现了新问题,所需工具和物料越来越多,只靠小商小贩贸易不能充足供应。尤其是建设防范海潮的堤坝需要大量石料,运输成本高昂。
这让柳湘莲想到某样东西——水泥!水泥最大的难题倒不是烧制,就凭中国烧制瓷器和炼铁的技术,温度问题容易解决,但碾碎原料这项工序太过耗费人工,会导致成本大增、产量受限。
能不能动用水力?柳湘莲暗自思索。看着地图,他的目光向周围移动,最终停在北方——永平府!顺天府之西北是永平府,即后世唐山市和秦皇岛市的部分地区,此时相对而言地广人稀。当地各类资源十分丰富。
不说其他,只提开滦煤矿、唐山钢铁,便无人不知了。而且当地有滦河等几条河流,落差也大,水利资源丰富,又连接渤海,运输不能问题。
柳湘莲决定让工匠试着制作水泥,他们欠缺的只是方向性的指点,论起实操能力,绝对是这个时代的巅峰。
这件事不急,永平府沿海也有几家盐场,正好可借着巡盐的名义过去。
喜欢红楼鼎革请大家收藏:(www.luding333.com)红楼鼎革鹿鼎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