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到螺蛳还有多的,李嗣兴又专门炒了一盘麻辣螺蛳。
螺蛳粉有了,炒螺有了,美女也有一桌,今天唯一的遗憾就是没有啤酒了,只能用甜滋滋的云南米酒代替。
食物终于上桌了,却没有一个人敢吃。
小猴子似乎已经跟马媛混熟了,躲在小姑娘的后面继续吃水果,这猴子个头不大,但是已经吃了五六根芭蕉了。
小姑娘是个嘴巴馋的,可这会儿,也只敢拿着筷子在碗上面扒拉。
“呀,真香,太好吃了。”
一个女孩的声音传了过来,原来是那个赵小妹。
这小姑娘不知道是勇敢,还是肚子真的饿极了,夹起米粉就往嘴巴了吸溜,这一开动,就一发不可收拾。
郑氏也尝了一口:“恩,真鲜!”
郑氏发话了,众人再无疑惑,都开始尝试起来。
李嗣兴见佩姨没有过来,知道佩姨可能还在生气,招呼众人先吃。自己则端着碗走到佩姨的房间。
“什么东西,这么臭,赶紧端出去。”佩姨的房间里总是有一股桂花香味,这个时候混进来一碗螺蛳粉,显得极不和谐。
“佩姨,还在生气呢,您犯不着跟一只猴子生气。这是华儿亲自给您做的,桂林府的特色小吃,您尝尝。”
刚刚李嗣兴进来的时候,佩姨正在整理自己的小箱子,里面是各种颜色丝绸小衣。
“咦?佩姨,您怎么这么多头巾,从来没见你戴过啊。”李嗣兴好奇的问道。
“嘭……”的一声,佩姨一把合上了箱子。凤眼圆睁,对着李嗣兴怒目而视:“谁让你进来的,赶紧端出去。”
“佩姨,端出去可以,但是你要跟我一起去吃饭。”
李嗣兴耍起了无赖。
佩姨无奈,只好跟着李嗣兴一起出去。
佩姨在外人面前总是一副雍容端庄的样子,郑氏就朴素多了,像是个厨娘。
因此在佩姨过来之后,赵家的三兄妹立马变得有些拘谨。
“佩姨,你看他们吃的多香。说真的,这东西闻起来臭,吃起来可香了。”李嗣兴笑着说道。
一旁的马媛立马站出来支持自己的兴哥哥:“佩姨,这螺蛳粉真的很好吃,超级好吃。”
佩佩瞪了马媛一眼,她总看这个丫头片子不顺眼。
不过佩姨还是夹起了一根米粉,尝试着放入嘴中。
鲜,真的很鲜。
佩佩面子上不动声色,嘴巴却很诚实。
这顿饭终于在所有人都被这臭臭的螺蛳粉俘虏后愉快地开始了。
“赵黑儿,今儿你们三个是客人,放开了吃,不要拘谨。”李嗣兴说道。
赵黑儿憨憨一笑,赵老二恭敬地颔首,赵小妹加快了对碗中螺蛳粉的攻势。
李嗣兴见到佩姨的气消了,在一旁小声地说道:“佩姨,徒弟要不?华儿帮您找了个徒弟。”
“不要,佩姨我喜欢安静。”佩佩除了李嗣兴与周围的人都有些格格不入。
就连晋王,她都是不理不睬。其他人,她更是不放在眼中。
李嗣兴怀疑她是不是有些社恐。
见到佩姨不答应,赵小妹的头埋的更低了。
“这个徒弟啊,足够安静,佩姨您放心,我现在经常要在外面跑,没时间陪您,您的身边要是有个人儿也不会寂寞,这是华儿的一片孝心。”李嗣兴这次是很认真地说道。
他确实是想给佩姨找个伴儿。
自从母亲失踪之后,佩姨的性格就越加的孤僻。
尤其是她现在已经二十五岁,在这个时代算是中年妇人了,心理上会出现一些奇怪的变化在所难免。
李嗣兴倒是不在意佩姨比自己大,但是佩姨是看着他长大的,心中过不去那道坎,不可能继续拉近与李嗣兴之间的关系。
两人之间的关系无限的亲近,却又总是存在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。
“你是说这个小丫头吗?”佩姨指着赵小妹说道。
赵小妹听到佩姨说到自己,立即抬起头,睁开大眼睛,满眼都是渴望。
这双眼睛一般人看了都会心软。
佩姨似乎一点不喜欢小丫头。
但是她没有拒绝:“等会儿让她洗干净了,我再看看。”
“你放心,佩姨要是不要你,以后就跟着我,我以后是要嫁给兴哥哥的,你跟着我就能跟着兴哥哥。”马媛撇了一眼佩姨,小声地对赵小妹说道。
小马媛似乎总爱跟佩姨作对。
不过只敢偷偷摸摸的。
春娘坐在桌子上一直没有什么存在感,她精于世故,不了解世子身边人的情况,自然不敢乱说话。
她到现在还没有看清楚,这个世子嘴中的佩姨到底是什么人,不过她可以确定这个年龄仅比自己小几岁的女人还是一个姑娘身。
所以说对方不可能是奶娘,也不可能真的是姨娘,只能说是世子的丫鬟。
只是谁家的丫鬟能有这么傲娇啊。
众人吃好之后,李嗣兴让郑氏给赵家兄弟安排个住处,然后帮赵小妹洗个澡,换上了媛儿的衣裳。
这小丫头只是有点黑,五官倒是精致,比上马媛也差不了多少。
佩姨却没有直接答应,还给了小丫头三天的考验期。
不过她是小看了这个小姑娘想要学武的决心。
越是身世可怜的孩子越是渴望变强,赵老大想要更强的兵器,赵老二想要读书,赵小妹想要练武,三个孩子的目的都是一样的。
李嗣兴回到书房拿了一些提前准备的材料向前院走去。
赵老大跟着四仆,护卫在李嗣兴的身后。
今天晚上安排了一场战时内阁的例会。
例会制度,是李嗣兴定的。
现在皇帝不在朝,也就没有所谓的朝会了。
内阁的会议必须要以一个固定的形式确定下来。
磨盘山血战结束之后已经第七天。
精简之后的战时内阁运转的效率比以前的朝廷不知道高出了多少倍,加上金维新、龚彝都是务实的人,李嗣兴更是一个雷厉风行的掌舵人。
这七天时间,他们做了很多事情,破解了大理高家的阴谋、解决了流民安置的问题、平定了潞江土司和卫所官兵的叛乱。
甚至还推出了均田制这样的改革。
这一件件事情,放在平时都是惊动朝野的大事情,但是现在却就这样轻描淡写地带过去了。
这么多事情,内阁的各个部门之间肯定要通气。
于是李嗣兴让金维新每天都要组织一次小规模的晨会,总结前一天的工作,然后制定当天的工作计划。
如果李嗣兴要有什么事情,也可以临时召集例会,还可以增加参会人员的规模。
喜欢我带明末回汉唐请大家收藏:(www.luding333.com)我带明末回汉唐鹿鼎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